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甘露聚糖肽价格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0118/4329291.html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disseminatedencephalomyelitis,ADEM)是特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的一种,儿童多见,但亦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依据国际儿童多发性硬化研究组(InternationalPediatricMSStudyGroup,IPMSSG)的定义,ADEM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伴有脑病(行为异常或意识障碍)表现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多个区域的首次发生的脱髓鞘疾病。典型的ADEM是单相病程,预后良好,复发型和多相型要注意与多发性硬化鉴别。

ADEM是少见病,年发病率为0.2-0.8/10万,80%的患者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成人可发生,但罕见。70-93%的患者发病数周前有感染或疫苗接种史。Torisu等报道1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为0.64/10万,平均发病年龄5.7岁,男:女为2.3:1。Tselis等报道疫苗接种后的发病率为:post-measlesADEM1:到1:20,,麻疹疫苗接种后发病率最高。ADEM的发生是年龄相关的,儿童更多见,原因不明,可能与儿童CNS髓鞘发育不成熟或免疫应答与成人不同有关。

病理改变

ADEM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大脑、脑干、小脑、脊髓有播散性的脱髓鞘改变,脑室周围的白质、颞叶、视神经较著,脱髓鞘改变往往以小静脉为中心,病灶自0.1mm至数mm(融合时)不等,小静脉有炎性细胞浸润,其外层有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围管性浸润,即血管袖套,静脉周围白质髓鞘脱失,并有散在胶质细胞增生。多灶性脑膜渗出是另一必备的特征,但一般不严重。ADEM与MS病理上的区别:ADEM的炎性病灶从小血管周围放射状延伸,而MS的病灶多为不连续性;其次ADEM的吞噬细胞围绕在小血管周围,而MS的吞噬细胞围绕在斑块周围;再次,MS病灶的边界多清晰,而ADEM者病灶边界模糊。到疾病后期MS者出现星型细胞反应伴有纤维胶质增生,而ADEM无此表现。

免疫病理机制

目前的证据表明ADEM是自身T细胞激活导致针对髓鞘或其它自身抗原的一过性自身免疫反应。具体有可能与以下机制相关:一是分子模拟假说,病前常有病毒感染和疫苗接种支持这一理论,分子模拟假说认为病原和宿主结构的部分相似诱导T细胞激活,但不足以使其耐受;动物试验发现给健康动物注射髓鞘蛋白成分可诱发急性、慢性或复发缓解型的脑脊髓炎(EAE)。二是中枢感染作为触发因素的假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继发自身免疫反应,感染造成血脑屏障破坏,导致中枢相关的自身抗原释放入血,经淋巴器官加工处理,打破T细胞的耐受,导致针对中枢的变态反应。三是细胞因子的影响,在ADEM患者的脑脊液中发现IL-4、IL-10、TNF-α升高,外周血中髓鞘反应性T细胞数比正常人增高十倍以上,产生IFN-γ的CD3+的T细胞数量增加,而产生IL-17的CD4+的T细胞数并不升高,后者在MS患者中可显著升高。四是抗体的作用,在ADEM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髓鞘碱性蛋白(MBP)抗体和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后者在儿童更多见,经治疗后MOG抗体多消失,若持续存在,患者最终多转变为MS。

临床表现

ADEM多发生在病毒感染后的2天到4周,少数发生在疫苗接种后,部分患者病前无诱因。

临床上患者表现为多灶性神经功能异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受累,可出现单侧或双侧锥体束征(60-95%),急性偏瘫(76%),共济失调(18-65%),颅神经麻痹(22-45%),视神经炎(7-23%),癫痫(13-35%),脊髓受累(24%),偏身感觉障碍(2-3%),言语障碍(5-21%),并且多伴有意识障碍;发热和脑膜刺激征亦常见,继发于脑干损害或意识障碍的呼吸衰竭发生率为11-16%。

脑炎型首发症状为头痛、发热及意识模糊,严重者迅速昏迷和去脑强直发作,可有痫性发作,脑膜受累出现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等。脊髓炎型常见部分或完全性驰缓性截瘫或四肢瘫、传导束型或下肢感觉障碍、病理征和尿潴留等。可见视神经、大脑半球、脑干或小脑受累的神经体征。发病时背部中线疼痛可为突出症状。

ADEM较其它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更容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在成人患者较突出,一项研究发现约有43.6%的ADEM伴有周围神经病。

在IPMMSG的定义中要求患者必须有脑病的表现,即精神异常、认知障碍或意识障碍,以往的研究总结脑病的发生率为42-83%,新定义可能会导致一部分漏诊,但却容易排除那些容易转变为多发性硬化的患者。

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Acutehemorrhagicleukoencephalitis),也称为Weston-Hurst病,是ADEM的超急性变异型,表现为急性、快速进展的、暴发性炎性出血性白质脱髓鞘,多在1周内死于脑水肿,或遗留严重后遗症。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表现高热、意识模糊或昏迷进行性加深、烦躁不安、痫性发作、偏瘫或四肢瘫;CSF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多,EEG弥漫慢活动,CT见大脑、脑干和小脑白质不规则低密度区。

辅助检查

脑脊液正常或表现为细胞、蛋白增多,病毒PCR检测阴性,OB多为阴性,或一过性阳性,24小时鞘内IgG合成率增高。

影像学特点:MRI是最重要的诊断工具,T2和FLAIR相表现为片状的边界不清的高信号,多发、双侧不对称。病灶累及广泛,包括皮层下、半卵圆中心、双侧半球的灰白交界、小脑、脑干和脊髓。丘脑和基底节常受累,病灶多不对称。胼胝体和脑室旁白质较少受累,这些部位病变更易出现在MS。11-30%的患者可出现强化病灶。ADEM的头颅MRI病灶有四种形式:多发小病灶(5mm),弥漫性大病灶可类似肿瘤样伴有周边水肿和占位效应,双侧丘脑病变,出血性病变,四种形式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出现。有脊髓症状的患者80%脊髓MRI可发现病灶,可为局灶或节段性,但多数为较长脊髓节段(3)甚至为全脊髓。

弥漫性大病灶可类似肿瘤样:矢状位及冠状位MR平扫显示病灶或部分病灶为“垂直征”.MR增强提示单病灶显示为强化不均匀的信号影。

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大多数AHLE病灶比ADEM大,水肿和占位效应更明显,经常有出血点。

随访MRI发现37-75%的患者病灶消失,25-53%的患者病灶改善,IPMSSG建议ADEM患者发病5年内应至少进行2次随访以排除MS和其他疾病。

诊断

由于缺乏特异性的生物标记,ADEM的诊断建立在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上。在临床上,双侧视神经受累、皮层症状和体征、周围神经受累、意识状态改变、认知功能障碍,脑脊液细胞数增多、OB阴性或阳性后很快转阴,均支持ADEM的诊断。

国际儿童多发性硬化研究组在年制定了新的诊断标准如下,临床符合:首次发生的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多灶受累的脱髓鞘性疾病,表现为多症状并伴有脑病(行为异常或意识改变),激素治疗后症状或MRI多数有好转,也可有残存症状,之前没有脱髓鞘特征的临床事件,排除其他原因,3个月内出现的新症状或原有症状波动应列为本次发病的一部分;神经影像:局灶或多灶累及脑白质为主的表现,且没有提示陈旧白质损害,脑MRI表现为大的(1-2厘米)、多灶位于幕上或幕下白质、灰质尤其基底节和丘脑,少数患者表现为单发孤立大病灶,脊髓可表现为弥漫性髓内异常信号伴有不同程度强化。

另外IPMSSG对复发型和多相型ADEM进行了概念规范:

复发型ADEM:在第1次ADEM事件3个月之后或完整的激素治疗1个月之后,出现新的ADEM事件,但是新事件只是时间上的复发,没有空间的多发,症状和体征与第1次相同,影像学发现仅有旧病灶的扩大,没有新的病灶出现。

多相型DEM(MDEM):在第1次ADEM事件3个月之后或完整的激素治疗1个月之后,出现了新的ADEM事件,而且新的事件不管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与第1次不同,因此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都有新的病灶出现。

鉴别诊断

依据不同的MRI特点,将ADEM的鉴别诊断进行分类:

若为多灶脑实质损害,需与MS、NMO谱病、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红斑狼疮、白塞病、神经结节病、桥本氏脑病、线粒体脑病、病毒性脑炎相鉴别

若为双侧丘脑或纹状体病灶,需与静脉窦血栓、急性坏死性脑病、双侧丘脑胶质瘤、Leigh病、西尼罗河病毒脑炎、EB病毒脑炎、日本脑炎等鉴别

若为双侧弥漫性白质病灶,需与脑白质营养不良、中毒性白质脑病、胶质瘤病等鉴别

若伴有瘤样脱髓鞘病变需与星形细胞瘤鉴别。下面重点介绍与病毒性脑炎、MS、NMO、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鉴别。

ADEM与病毒性脑炎

二者均可出现发热、头痛、意识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但病毒性脑炎为病毒侵犯脑实质,脑实质损伤的症状更重更突出,脑脊液检查病毒抗体滴度增高或病毒PCR阳性,脑MRI表现以皮层损害为主,而ADEM除脑损害外可出现视神经、脊髓和周围神经的损害,脑MRI表现为弥漫性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以白质损害为主。二者对药物治疗反应不同,病毒性脑炎治疗周期长、且易残留认知障碍,而ADEM对激素反应多良好,预后较好。

本病需与乙型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鉴别。乙型脑炎有明显流行季节,ADE则为散发性;脑炎与脊髓炎同时发生可与病毒性脑炎鉴别:

1.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可散发,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可见反复的口唇疱疹,其他前驱症状不明显。以精神症状最突出,有高热和抽搐以及高颅压等症状,可很快陷入昏迷,病死率极高脑脊液中可见出血性改变可检出特异性IgM抗体脑电图以额叶和颞叶变化为主,可为慢波或癫痫样发放,双侧常不对称一侧颞叶反复出现更有意义。CT和MRI均可见额叶和颞叶的出血样改变,这些是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不同之处。

2.流行性乙型脑炎季节性发病,7~9月居多,虫媒传播。急性起病,表现为高热、头痛抽搐和高颅压症状,可累及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等多个部位。可表现全身中毒症状,周围血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居多脑脊液早期以中性多形核白细胞为主,4~5天后可转为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发病后2周以后可检测出特异性抗体。MRI是对称性双侧丘脑、基底核病灶。

ADEM和MS

首次发病的MS和ADEM需要鉴别,国际小儿多发性硬化研究组发表了ADEM和MS的鉴别诊断共识:ADEM发病年龄较小,男女性别无差异,MS发病年龄多在少年以后,女性多于男性;ADEM多有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MS不一定有;ADEM多有脑病症状,可有癫痫发作,MS很少有;ADEM多为单相病程,MS多次发作;ADEM的MRI表现可见到灰白质大片病灶,好转后病变可消失或显著减小,MS随时间进展多有复发和新发病灶出现;ADEM脑脊液白细胞常有不同程度增多,OB阴性;MS脑脊液白细胞很少超过50,OB阳性者多;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ADEM优于MS。

复发型和多相型ADEM与MS有本质的不同,ADEM在复发间期没有慢性脱髓鞘发生,而MS患者即使没有临床可见的发作,病理上也存在慢性炎性脱髓鞘。复发型和多相型ADEM的核磁特点与MS不同,ADEM患者的MRI病灶最终会完全消失或显著好转,而MS的患者会不断出现无症状的病灶,累积到一定程度又出现症状;MS的病理和影像均表现为边缘清晰的斑块。Mikaeloff等通过对名儿童患者随访5年余发现复发(相同或不同部位均可)与以下因素相关:视神经受累、脱髓鞘病家族史、核磁符合Barkhof多发性硬化的标准,以及首次发作后未遗留后遗症。

MS从理论上讲是散在、多发的病灶而非弥漫性,并且多次发生,有复发-缓解的病程。临床上确有部分MS患者起病可比较急,也缺乏复发-缓解的特点,病程也比较短,呈现单时相的病程。这一类型的患者无论从发病机制还是病理以及病理生理上与ADE都是难以鉴别的,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一个过渡类型。从临床实践的角度来看,脱髓鞘性疾病是其共同的要点,而对于发病比较快,病程进展也比较快的患者,及时采取特异性的治疗措施来挽救濒危组织是最为重要的。

ADE和MS的鉴别诊断对于预后的判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十分困难的。就首次发病来讲,ADE常常出现比较弥漫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伴有昏迷、嗜睡、抽搐和累及大脑、脊髓以及视神经的多病灶损害。而MS常常表现单一症状,或为视神经损害,或者亚急性脊髓病。视神经的损害在ADE多为双侧同时受累脊髓病变多为完全性反射丧失;而在MS的视神经损害常为单侧,而且脊髓病变也常常是不完全性的。ADE发病前常有感染或疫苗接种,而MS则不一定有这样的前驱因素,但这些因素使MS症状复发因此并非有绝对的区别。脑脊液指标对鉴别诊断也无特异性,细胞增高亦可出现于MS。寡克隆区带虽然是MS的一个特点,ADE亦可出现。但是,MS的寡克隆区带可以比较持续,通过随访观察对两者的鉴别有一定的意义因此一次发作单靠临床症状和脑脊液指标并不能有效地鉴别两者磁共振图像上ADE常为多灶性的不对称的模式,与MS也很难区别。典型的ADE为相对对称的广泛累及大脑和小脑白质的病灶,也有累及基底核的报道,后者是MS中极其罕见的MS的病灶多不对称,病灶的大小和新旧不一。如果影像学上新旧病灶同时并存多支持MS的诊断。ADE与MS的不同是其为单时相性的,所以在好转期和后遗症期多次磁共振检查可以帮助鉴别诊断。根据Poser的标准,MS间隔1个月以上再次出现症状为复发,因而在脱髓鞘性疾病,最好至少每隔6个月临床和磁共振随访一次,连续2年为宜。

ADEM与NMO谱病

NMO的脑损害包括丘脑、间脑、三四脑室及侧脑室旁,累及间脑和丘脑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和认知障碍,因此首次发病的NMOSD伴有间脑或丘脑损害、或弥漫性脑白质损害者,很难与ADEM鉴别,ADEM更易累及皮层灰质、灰白交界,病灶散在、多发,而NMO多累及水通道蛋白周围脑室-导水管-中央管旁组织;另外,NMOSD患者AQP-4Ab多阳性,而ADEM者多为阴性。近来有以ADEM的临床和影像表现首发的NMOSD的报道,说明密切随访的重要性。

ADEM与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特点包括:间断或持续的头痛,伴有局灶或多灶的神经功能缺损,是慢性复发性疾病,可累及灰白质,由于是小血管炎血管造影多正常,脑活检有助于诊断。

疾病治疗

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通常表现为发热、脑膜刺激征、急性脑病,以及血液和脑脊液存在炎症证据。应考虑给予广谱抗生素与阿昔洛韦治疗,直至排除感染性病因。

目前没有关于ADEM药物治疗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

糖皮质激素被广泛认为是一线治疗(classⅣ)。激素应用的药物选择、剂量和减量方法尚未统一,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静点甲强龙优于地塞米松。甲强龙的使用方法:20-30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g)/d,静点3-5天,继之以强的松1-2mg/kg/d口服1-2个星期,随后逐渐减量,4-6周停用,若激素减量时间小于3周,将增加复发的风险。Dale等研究发现,复发的患者激素使用的平均时间为3.2周,而未复发者的激素使用时间为6.3周。

若激素不耐受或有使用禁忌,或效果不佳,IVIG是二线治疗药物,IVIG的使用方法:2g/kg(总量),分2-5天静点。

血浆交换:有限的数据表明,对于经IVIG和/或甲泼尼龙治疗失败的ADEM患儿,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是有益的。主要是对体液免疫产生调节作用,可清除病理性抗体、补体和细胞因子,用于对激素无反应的急性暴发性CNS脱髓鞘疾病,首选方案为:共进行6次置换,隔日1次,每次置换量为1-1.5倍血浆量。急副作用有贫血,低血压、免疫抑制和感染等。

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与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联用时,血浆置换对特发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有益。因此,对于ADEM伴脊髓病的患者,血浆置换可能特别有效。建议对存在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且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失败的ADEM患儿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仅有用于成人激素无反应的ADEM患者。具体用量:-mg/m2,一次静点,或在第1,2,4,6和8天分次给予。严重副作用有继发恶性肿瘤、不育、出血性膀胱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免疫抑制、感染、stevens-Johnson综合征、肺间质纤维化等。

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acutehemorrhagicleukoencephalitis,AHL)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与生存的预后较差。推荐对AHL和其他出血性变异型ADEM患儿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建议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作为初始治疗,采用静脉应用甲泼尼龙[30mg/(kg·d),最大剂量可达mg/d)],连用5日,随后口服泼尼松1mg/(kg·d),按每3日5mg逐渐减量。对于经过5日静脉应用甲泼尼龙后无临床显著改善的患儿,我们建议给予IVIG(2g/kg,分3日给予);血浆置换(共6次置换,隔日1次)也是一种选择。另外,对于接受IVIG治疗后1周出现临床恶化或者缺乏临床显著改善的患儿,我们建议进行血浆置换。长期免疫抑制治疗联合多元化措施(包括给予血浆置换、类固醇激素及环磷酰胺)与患者恢复良好相关

疾病预后

在儿童患者预后良好,成人研究少。几项有关儿童ADEM的研究表明57-94%的患者完全康复,死亡罕见,死亡者多为病灶伴有出血或高颅压。大部分ADEM病例的随访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显示异常情况完全或部分缓解。然而,部分病例持续存在残留的神经胶质增生和脱髓鞘的表现。一些专家建议,自ADEM初始发作到至少5年期间,在首次MRI正常后,仍需要额外进行至少两次MRI检查,以确认没有再出现新的炎性脱髓鞘病变。康复的时间为0.25到6月,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者可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异常、视力损害、认知下降、癫痫等。与典型的ADEM患者相比,超急性出血性变异型ADEM(如,AHL)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与生存的预后较差。在这些罕见的变异型病例中,脑病发病1周内可能发生脑水肿及随后死亡。然而,免疫抑制治疗可能改善结局。

欧少阳医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nanshizx.com/jnhj/165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